《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陈夏怡)讯
如果不是经人介绍,很难将面前恬淡温婉的女子和大众眼中略带攻击性的金融人士联系起来。而事实上,站在记者面前的正是前高盛投资管理部执行董事、云晖资本合伙人熊焱嫔。
2015年底,熊焱嫔与其他几位来自高盛的同事一同创办了云晖资本。作为一家偏中后期阶段的股权投资机构,云晖目前管理规模超60亿,在不到五年时间里,云晖资本已投出40多亿人民币,,共投出24个项目,其中有7家已经上市,上市率达30%,预计到明年将会超50%被投企业上市。代表案例为宁德时代、孚能科技、韵达快递、中科宇航、容联云、极智嘉等业内领军企业。
熊焱嫔认为,云晖资本的优势在于专注。成立伊始,云晖就一直专注于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创新科技的投资领域。同时合伙人们多年的资本运作经验,尤其是在先进制造领域的产业积累,也让他们更清楚科技创新行业的资本运作。
7月23日晚,由上海报业集团·科创板日报和界面·财联社主办“2020年科创板一周年峰会”在上海虹桥基金小镇落幕。云晖资本凭借优异的退出和投资表现,荣膺“2020科创之星”最佳科创投资机构。
据了解,云晖资本所投企业孚能科技已顺利在科创板上市,另有1家获得受理,未来1年还将有6—8家企业陆续申报科创板 。在活动现场,云晖资本合伙人熊焱嫔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的专访,就机构风格、优势、投资逻辑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五年出手24个项目,DPI超一倍:
上市前景评估前置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云晖资本在成立不到5年的时间里共出手了24个项目,有7家已经上市,其中第一期基金的DPI(投入资本分红率)已经超过一倍。相比起许多一年内出手几十次的机构来说,云晖资本显得更为谨慎和稳健,与此同时命中率也更高。
“云晖更多偏向中后期项目,我们不会像早期投资一样,一个阶段投几十个、几百个项目。”熊焱嫔向《科创板日报》解释道。
较低的出手频率除了和投资阶段有关,也反映出云晖对项目的严格把控,而较高又快的上市率又足见其团队判断精准。
熊焱嫔介绍道,在云晖选择标的时,比较偏好投工业科技赛道中各个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同时也会从产业角度思考团队对项目产业资源导入的可能性,和从资本角度去判断企业的上市可能性和未来前景。
熊焱嫔表示,许多项目在投资时可能就注定了它不能上市,而为了减少这样的事件发生,云晖对企业上市退出前景的评估会前置到投资阶段,这一切也都基于对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和判断。
高盛出身 精于资本
硬科技“独角兽”狙击手
“我们在资本市场有多年经验,同时我们对行业多年积累和有精准的判断。”熊焱嫔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年出来创业可选的投资方向有很多,但他们从始至终只专注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创新科技的投资领域,而这一选择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在投行的经历有关。
据了解,云晖资本的创始团队当初在梳理了过往投行的资源、行业以及项目经验后发现,他们在高盛做的将近120个IPO和并购的项目中,有一半是集中在工业科技赛道。熊焱嫔坦言这些过往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以及对于先进制造行业认知,都非常有助于如今的这份事业。
首先,云晖拥有不可复制的网络人脉和广泛的项目资源,能够深耕产业图谱、捕捉独一无二的“独角兽”。
比如在紫建电子这一项目的获取上,因电池行业是云晖布局最深入的领域之一,其中锂电池又是云晖重点布局的方向,云晖通过研究总结发现,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微型锂电池未来具有爆发增长潜力,其中紫建是国内微型电池中最头部的企业。在确定项目后,通过合伙人人脉网络资源精准联系项目。熊焱嫔介绍,在投资后,云晖从业务、资本、融资各方面赋能,协助其成为重点扶持的拟上市企业。
第二,云晖的优势还在于,基于已有投资布局,携手长期合作的战略投资方对行业图谱进行烧苗,对投资标的进行深入技术尽调并联合投资,通过对被投企业进行产业资源、政府资源和投资者资源的导入,并以和战略投资人相同的估值获取了投资机会。
云晖此前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赛道投资了地平线和旷视科技,敏锐地预判到,语义识别为人工智能下一波浪潮。正是联合战略投资者扫描NLP行业图谱时,挖掘了竹间智能。
第三,最典型的则体现在投后管理方面,除了给被投企业带来产业资源外,云晖资本非常善于为被投企业做好资本规划。云晖资本一旦确认投资一家企业后,会为被投企业制定一份比较完善的上市方案,也会给它们匹配合适的投行等三方中介机构,通过这些配套服务帮助企业用更快的速度上市。
最近刚刚在科创板上市的孚能科技就是典型一例。由于孚能最早成立于美国,在公司计划回国上市之前,云晖资本团队为孚能科技的海外资产回归和重组,对接专业投行,全程设计方案并全程参与。
熊焱嫔透露,当时该项目炙手可热、竞争异常激烈,在国有资本为主的投资团竞争中,云晖资本通过全方位的专业服务,抢占公司稀缺投资额度,成为极少数拿到份额的民营投资机构。
选取高附加值赛道的头部企业
事实上,云晖资本的投资逻辑是稳健驱动型。最能体现云晖资本投资策略的莫过于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而宁德时代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次投资。
据了解,在2017年前后,机构成立了一支新能源汽车基金。在分析了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链后,云晖资本投资团队认为面向To C端的整车企业不仅所需资金量大而且风险极高,成功概率也非常低,因此他们避免了投资这一类企业。
云晖资本认为,相比起整车,核心零部件的投资会更为稳健,因为这无关个别品牌的销量,只要市场需求还在就可以活得很滋润。
而从零部件的角度出发,因为电池占到新能源汽车成本的60%,而正极材料又占电池成本的30%-40%左右,因此是汽车产业链里附加值最高的细分赛道。因此云晖资本就投资了当时在行业内排名第一、第二的宁德时代以及近期在科创板上市的孚能科技。
而在硬科技领域,云晖也小有布局,包括由华人最顶级的科学家团队组成的GPU创业公司壁仞,芯片设计软件EDA、汽车智能驾驶芯片企业、5G手机射频芯片预计和云端射频芯片等。
当《科创板日报》记者问及会不会尽量避免在一个赛道中投资多家公司时,熊焱嫔认为从一个财务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基金管理者的宗旨是为投资人创造价值最大化,因此并不会担心所投企业处于相互竞争状态。
她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上万亿的市场,按以往的汽车产业链以及核心零部件供应链集中度来看,足以支撑2-3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而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个逻辑也是可行的。
“但如果一个行业天花板很低,比方说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只有50个亿,其中某家龙头企业已经持有了70-80%的市场份额,那么我们就不会再去布局第二家,因为它的想象空间比较有限。”熊焱嫔补充说道。